不能否認,牛仔褲的普及是任何時尚服裝都無法媲美的。無論是蠻荒西部的礦工大哥、叛逆年代的嬉皮朋克、老愛度假的美國總統(tǒng)、穿金戴銀的嘻哈天王、不拗造型不出門的時尚達人、還是T臺上挽著模特謝幕的設計大師,統(tǒng)統(tǒng)都可能穿著一條牛仔褲。
伴隨著時尚界永恒的懷舊風,充滿穿著質感的洗水牛仔褲無疑是最有看頭的。所謂“洗水”,就是人工做舊的工藝。因為牛仔褲落水洗滌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落色,而且泥濘,煤污,氧化,長期穿著及高強度勞動都會產生的自然磨損,這些歲月的痕跡都被冠以“洗水”這一統(tǒng)一稱呼。
但現(xiàn)在很少有人常年只穿著一條牛仔褲,于是,古董牛仔褲便變得稀有珍貴了。同時,復刻的牛仔褲出現(xiàn)了:找到一條有故事的古董褲子,按照當時的紡織和縫紉方法,將原始細節(jié)逐一還原,然后限量生產,這就是復刻牛仔褲。
古董要素1:紅旗
紅旗是1936年開始出現(xiàn)在牛仔褲上,逐漸成為牛仔褲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識。紅旗也是復刻的重頭戲,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,Levi's紅旗上大寫的E開始變成小寫的“e”,因為復刻選取的原型牛仔褲的生產年份多在1971年以前,很多人就習慣把“復刻”說成是“bige”。
古董要素2:撞釘
牛仔褲最早叫撞釘褲(Riveted Pants),可見撞釘的重要性。在復刻版501中,撞釘也會根據年份的不同有所差異,一般復刻的撞釘比較偏深色,古銅色,量產版的一般為亮銅色。同樣較特殊的還有1944年的復刻501,只有四顆撞釘,在小表袋上是沒有撞釘的,而且撞釘上也沒有印字。
古董要素3:車花
后袋上的車花是現(xiàn)在各家牛牌最主要的設計陣地之一。最招牌的鷹型車花在1947年左右才正式成型,在1947年以前,Levi’s是兩條弧度的平行線。根據年份的不同,弧度也不盡相同。比較特殊的是1942~1947年間的501,也就是44501,俗稱“二戰(zhàn)版”,那時為了節(jié)省物料,后袋車花是印上去的。
古董要素4:紐扣
復刻版在制作時注意把紐扣處理得很有年代感,不會像量產牛仔褲一樣有嶄新的紐扣。比較特殊的也是44501,那時采用的是空心月桂樹扣,其實不只levi's,當時的lee、wrangler也都是采用的月桂樹扣,應該是呼喚和平吧。
古董要素5:布邊
1983年以前,501都是用原始的手工織布機織出的門幅較窄的牛仔布縫制的。這種布沒經過預縮處理,下水之后會不同程度的縮小1~2個碼。這也是傳說中501穿上后會越洗越合身的說法的來源。這種牛仔布一般會帶有紅線布邊,日本人叫“赤耳”。當然也有少數較早的年份用的是白布邊、藍線布邊。翻開褲腳,看到什么樣的邊,也是區(qū)分復刻牛仔褲的重要條件。
古董要素6:皮標
褲子后腰上顯示品牌logo的標志。拿復刻牛仔最勤快也最有資本的levi’s來說,那zm型號501,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都是用牛皮燙字標,50年代中后期開始使用紙標一直到今天。在1963~1964年間,標上的501XX逐漸改為“501”字樣。按levi’s復刻的年份來分,常見的22501、33501、37501、44501、47501、54501都是使用皮標(前面兩位數字是復刻年份),55501、66501、71501等用的就是紙標。
佛山金葉紡織有限公司專營牛仔布料生產,主要有童裝牛仔布 全棉牛仔布 彈力牛仔布